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达州残疾人事业跨越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达州 日期:2017-05-11 浏览量:3135

残联是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为广大残疾朋友服务的“家”。她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着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重视关怀下,我市全面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法》,深入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政治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残疾人事业取得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达州残疾人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普遍赞誉。 

统筹协调 融入大局 

过去的五年,残疾人事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制定实施了《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修订实施了《残疾人救助保障办法》,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成功举办了市二届、三届残运会,开展了常态化的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及需求调查,深入推进了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五年来,全市316个乡(镇、街道)配齐了残疾人专职委员,3198个村均配齐了残疾人工作兼职委员。7个县(市、区)建成了残疾人服务中心。培育社会助残组织46家,建成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0多个,登记在册志愿者1.5万多人。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的服务需求,建立健全了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以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法制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和衷共济 自强不息 

五年来,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组织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宣传活动,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初步形成人人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各级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公共服务机构和公共场所普遍设立了服务窗口或醒目标志,为残疾人提供了优先、优惠、优质服务。广大残疾人朋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科学发展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实践者、社会和谐的促进者。刘本英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潘广国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市有44名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及残疾人亲属成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以人为本 扶残惠民 

过去五年,全市坚持以残疾人为本,以“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为抓手,持续实施残疾人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使广大残疾人状况显著改善、获得实惠显著增多。 

康复医疗基本覆盖。全市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将残疾人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和完善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障有关补贴政策,将29项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报销范围。建立了0至6岁儿童残疾筛查和抢救性康复制度。以白内障复明、脑瘫(智障、自闭症)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为重点,全面推进了残疾人各项康复工作。五年来,累计为244269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和医疗救助,免费为1260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4850名脑瘫(智障、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1206名听障儿童提供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植入及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为4460名精神病患者提供服药及住院救助,免费为贫困残疾人适配用品用具3.6万件。 

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全市认真贯彻执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教育保障体系,建立了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统计制度,动员和组织农村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市在校残疾学生3957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教职工133人,校舍面积2.49万平方米,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1.2%。五年来,共有89名残疾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有522名残疾大中专学生及残疾人子女获得教育资助。 

劳动就业创新推进。全市深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加强残疾人劳动保障监察,禁止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维护残疾人公平就业权利。积极探索“互联网+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模式,普遍推广在乡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专职委员,创新实践定向招聘残疾人政府雇员从事残疾人协会工作。五年来,免费为12.2万名残疾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灵活就业、辅助性就业、支持性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4.8万人。 

脱贫增收扎实有效。全市贯彻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规划》、《达州市10+N扶贫专项方案》,市、县两级普遍建立残疾人专项扶持资金,开展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对980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和66479名“低保”残疾人发放生活费补贴,对190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对28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对65645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建立350个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带动帮扶12.8万名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帮助23005名残疾人家庭消除贫困。 

社会保障逐步提升。全市普遍建立残疾人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人家庭,采取每月发放定额生活费补贴的办法保障其基本生活。对74901名重度残疾人按月发放护理补贴。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低保边缘户等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分类施保政策,将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核定纳入低保范围。将15.5万名低收入残疾人纳入各项社会救助制度。鼓励9944名非全日制就业和个体就业残疾人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建立残疾人居家托养护理补贴制度,为20916人(次)智力、精神残疾人每月发放50元托养护理补贴。 

文化体育繁荣发展。五年来,全市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实现了残疾人文化体育繁荣发展。2014年8月,我市组团参加省第八届残运会,总分、奖牌分别名列全省第一。2015年9月,在成都市举办的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获得6金8银14铜,4次打破世界纪录,2次打破全国纪录。2016年9月,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刘本英获得了里约残奥会1枚金牌、2枚银牌,2次打破世界纪录。2016年12月,我市组团参加省第二届残疾人艺术节,选送15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8个。 

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五年来,全市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确保“量体”有精准对象,“裁衣”有充裕储备,及时掌握残疾人动态,分析、研判残疾人共性需求,不断推动修订残疾人优惠政策,积极将各项优惠转化为残疾人的个性化服务,运用“智慧量服”手持终端APP,精准掌握21.11万残疾人1502.6万项需求,提供1028万项(次)精准服务,基本实现了“托住底、补短板、保基本、广覆盖”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目标。 

竭诚奉献 争先创优 

五年来,市残联始终不渝树立以残疾人为本、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的先进服务理念,形成了以零距离、个性化、主动服务为主要特色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培育社会助残组织、推行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第三方评估督导项目绩效的路径方法,建立了一套包括服务对象直接监督、群众监督、业内监督、组织监督的监督体系,锻造了一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市残联连续在2015、2016年度45个市级部门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中位居前列。市残联两次荣获“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达州市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荣誉称号,市残联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2016年,市残联在全省残联系统绩效考核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2016年,市政府被省政府表扬为“残疾人体育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单位”,市残联被表扬为“残疾人体育优异成绩作出突出贡献单位”。2016年12月,市残联被省二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组委会表扬为“组织一等奖”。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今后五年,全市残疾人工作将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始终以残疾人为中心,以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以深化“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为根本方法,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和扶残助残服务体系,聚焦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两扩面”,使残疾人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融合发展持续推进,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得更加殷实、更有尊严。 

展望未来,达州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赵本权告诉记者:“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残疾人事业的画卷正等待我们去描绘。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中、省残联的有力指导下,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进一步改进作风,团结带领全市广大残疾朋友积极投身伟大中国梦的实践,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凝聚正能量、推动大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丽达州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