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开启新希望 放飞新梦想——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回顾

来源: 日期:2017-02-23 浏览量:1819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7.1亿元、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7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1500.1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7亿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16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8元、增长9.6%,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 稳增长 

南坝净化厂、川投燃机发电等44个项目竣工投产,75户企业升规入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清理服务业规上企业入库118户,培育“小升规”企业98户,督促外地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在达登记注册11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集中力量推进30个重大项目和200个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3亿元。 

★ 调结构 

重点推进瓮福集团等18户企业转型升级,启动实施川东电缆等40个技改项目,正原微玻纤二期、新达泵阀、曦鸿电子等项目建成投产,悦安华川汽车新厂区开工建设,安凯清洁能源汽车总装车间竣工;秦巴物流园区、仁和春天等项目加快建设,红星美凯龙、罗浮城市广场等项目建成运营;巴山大峡谷开工建设,新增国家4A级景区4个;新建农建综合示范区21万亩、高标准农田15.5万亩、特色产业基地10.4万亩,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家。 

★ 强基础 

南大梁高速全线贯通,达州新机场、巴万高速、土溪口水库开工建设,营达高速、达宣达开快速通道、6座中型水库加快建设,新改扩建国省干道52.8公里、农村公路1158公里;中心城区“五桥六路”“七大新区”布局展开,凤凰山隧道、金南大桥、环城路二期等加快建设,新增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打通城区断头路7条,新建停车泊位1.1万个,塔沱片区等旧城改造加快实施,徐家坝收费站改建、塔沱滨河公园、鹿鼎寨公园、莲花湖休闲步道等建成投用。 

★ 增动能 

去钢铁产能140万吨、煤炭产能105万吨,去房地产库存57万平方米,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1.26亿元,落实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10亿元;城市公交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市区责权体制、环卫市场化管理、城市建管分离改革全面展开;34户市属停破产国企改革全面完成,10类26户国企改革激活方案启动实施;争取地方政府债券179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88亿元,推广PPP引进社会资本115亿元,川环科技成功上市;组建设立微玻纤研究院和智能制造学院,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家。 

★ 激活力 

全年引进项目156个,到位资金668.9亿元;中捷产业园、玄武岩纤维开发、磷酸盐产业园、铁山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正深入洽谈和合作,与北京信托、成都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多项合作协议,成功获得政策性银行贷款29亿元,与清华大学开展了人才培养和引进合作。大力发展外经外贸,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家、海关备案企业21家。 

★ 补短板 

149个贫困村实现退出、12.77万人实现脱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1万人,改造贫困户危房1.1万户;脱贫村通村公路硬化和脱贫人口安全饮水、用电等问题得到解决;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9.9亿元,市县共建扶贫基金11.7亿元,帮助5.8万扶持对象落实了产业项目;减免贫困家庭学生费用3.4亿元,落实医疗“十免四补助”6965万元。 

★ 惠民生 

各项民生投入255亿元,九项民生工程、17件民生大事全面兑现,改造棚户区及农村危房3.7万户,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覆盖516万人次,新增养老床位2560张;完成营造林29.6万亩,新增森林6322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31平方公里,主要河流出口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09所,主城区达州嘉祥等6所学校建成投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部分搬迁入园;市图书馆、规划馆、工青妇活动中心等建成开放。 

展望2017 

● 2017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定力,自觉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加快发展、负重转型、追赶进位工作取向,更加注重决胜脱贫攻坚,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振兴实体经济,更加注重全面改革创新,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 2017年全市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 

● 2017年重点工作 

一、系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培育能源化工“千亿产业集群”,培育新材料和智能装备制造两个“百亿产业集群”,培育一批“超十亿产业集群”。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00个、完成工业投资420亿元,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个、完成技改投资295亿元。启动建设建筑产业园,新增建筑资质企业20户。 

实施“五十百千”企业培育工程,力促瓮福化工向五十亿级企业迈进,新增超十亿元企业2户,新增超亿元企业20户,新培育超千万元企业250户,新增升规入统企业50户。加快冶金、建材、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支持企业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对外合作等方式激发活力。 

加强“1+7”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园区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导优势企业向园区集聚,推进“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达川商贸物流园区——达州经开区——达川工业园区——达州空港新区——大竹工业园区”产业带建设。 

二、全面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 

抓好马踏洞金融集聚区建设。抓好秦巴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联盟“三个龙头”。抓好通川复兴、达川杨柳等商贸集聚区和仁和春天、升华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抓好八台山——巴山大峡谷、铁山——莲花湖——凤凰山——双鱼湖等片区综合开发,抓好电商集聚区和示范县(区)建设,加快川东北快递分拨处理中心建设。 

支持一批优势企业创著名商标、创星级酒店、创4A和5A级景区等品牌。抓好大市场、大卖场的改造提升。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服务业新业态。 

抓好“十亿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和引进,加大土地使用、信贷融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扶持力度。完善政府、企业、媒体联动的整体宣传推广机制,建立服务业发展统筹推进机制,强力推进外地在达从事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型连锁企业分支机构在达登记注册独立法人。 

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完成土地整治20.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34万亩,新增耕地指标1.8万亩。继续抓好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土溪口、白岩滩、石峡子等在建大中型水库建设,加快实施宝石桥水库等中型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建成万源寨子河水库。 

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突出发展“3+6”优势特色农业,建立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诚信及“红黑名单”制度,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支持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产业。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精深加工贸易“双培育工程”,抓好知名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招商,加强对本地名优品牌企业的培育和整合,积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特色品牌。 

细化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融合模式,多渠道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积极推广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扩大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试点。 

四、统筹推进城乡基础建设 

加快建设达州新机场、营达和巴万高速、达宣和达开快速通道、通川环城产业大道等项目,开工建设北外环至经开区输气管线,积极推进宣汉至万源输气管线建设,突出抓好“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市云计算中心建设,完成“宽带乡村”工程建设。 

突出抓好北城滨江、马踏洞、莲花湖、三里坪、长田坝等新区开发,加快建设环城路二期、金南大道、河市大道、南北三号干道南延线,开工建设机场大道、环城路三期和柳家坝、徐家坝、野茅溪、中坝大桥,抓好塔沱、火车站、南坝、川鼓等片区棚改,推进铁路沿线和主城区进出口通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抓好县城新区开发和产业新城建设,同步完善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积极开展大竹宜居县城、海绵城市试点。规划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大力实施新村建设“1+5”工程和村落改造“5+1”工程。 

五、聚力推进脱贫攻坚 

突出抓好3.7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3万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确保308个贫困村通村公路实现硬化、网络实现全覆盖和15.2万脱贫群众安全饮水、用电等问题得到解决。 

鼓励引导工商资本进入贫困地区,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加强技能培训和自力更生引导,确保符合条件的计划脱贫户发展1个增收产业或1人实现就业。大力开展电商扶贫,狠抓旅游扶贫,加强金融扶贫。 

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标准线和国家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15年免费教育,认真落实“十免四补助”“八个百分之百”卫生扶贫政策,切实解决因灾致贫返贫、因病致贫返贫、因贫辍学等问题。 

严格执行八条超常措施,完善“5+1”帮扶机制,持续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完善贫困户动态管理制度,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加强扶贫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深化第三方评估,确保真扶贫、真脱贫。 

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 

继续推进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去产能,力争将商品房住宅库存控制在320万平方米以内,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持续优化行政效能、目标绩效考核,完成市属10类26户国企基础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资源要素等各项改革。 

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十个一批”举措,大力实施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加快推进信息化改造,促进信息化与工业、服务业、制造业等产业互动融合,全面落实鼓励创新创业的各项优惠措施,激发民间投资热情。 

加快城际间互联通道建设,抓好中捷产业园建设,联合周边地区共同争取跨区域重大项目及政策,推进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在谈项目的落地建设,推进人才培养引进,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强出口企业及产品培育。大力实施“达商回引”工程,加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 

七、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切实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保护建设,抓好“沿路、沿河、沿库”生态廊道建设,继续抓好天保二期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 

建立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实施“三年攻坚计划”,开展城市扬尘、工业废气、燃煤锅炉等专项整治,开展州河、巴河、渠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污染和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始终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产业,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倡导和鼓励绿色生活方式。 

八、着力推进民生社会建设 

扎实推进九项民生工程,着力办好全市17件民生大事和中心城区10大民生实事,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达一中、达州中学等示范中学改革创新,加快西南职教园区建设,推进四川文理学院转型发展应用型大学和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大力发展体育健身运动,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和“1223”巴文化保护工程。 

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深化“法治”达州建设,推进依法治市“十大行动”,广泛开展“七五”普法,加强政务、商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深化“平安达州”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